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提出了一个 “蝴蝶效应”的概念,是指在一个动态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有时会引发系统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他将这一效应形象地表述为:“一只南美洲蝴蝶扇动翅膀,可能引发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龙卷风。”
经贸管理学院的辅导员刘洋就是这样一只“蝴蝶”:他感觉自己是很自然地“扇动”了一下“翅膀”,不曾想那小小的善举,影响力一直持续放大到今天——而且那“翅膀”的“扇动”时间,并不像爱德华·洛伦兹说的那样在龙卷风产生之前,而是在一场超级台风过境常州之后。
2024年9月中旬,“贝碧嘉”一路狂奔而来,16日傍晚,让常州感受到了这75年一遇的强台风的威力——门窗被撼动发出呼叫声,很多大树被连根拔起。台风引起大面积停电,随着台风慢慢减轻,建东职业技术学院本部也渐渐进入了漆黑之夜。消息说电力部门正在抢修,但是前后十几个小时过去了,电还是没来。17号是中秋节,很多在家休息的辅导员陆陆续续赶到了学校。刘洋家住湖塘镇,此时正发高烧,头有点晕,十多公里的路,他感觉自己开车有点危险,于是就请父亲当临时驾驶员送自己回学校。
这事感动了周围人:节骨眼上因发烧请父亲开车送了一次学校,类似南美洲蝴蝶因本能而“扇动了一下翅膀”,刘洋就被很多老师和辅导员反复提起,校领导年终总结时还专门表扬,一年后宣传部派人采访辅导员关爱学生事迹时,好几位辅导员又再一次提起刘洋。刘洋感觉这“蝴蝶效应”延续时间也未免太长了点:“我就是来学校看看,那次所有辅导员都来了,而且好几位辅导员开车经过路边商店都买来了水和面包,我没他们那样想得周到,我倒被反复提起——不就是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吗?”刘洋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刘洋在读本科和研究生时,就先后担任过班级干部和二级学院学生会主席,为学生服务,成了他多年养成的习惯。去年6月他入职建东职业技术学院做辅导员,他感觉这不过是大学和研究生生活的延续。9月遇到了强台风,学校停电,他自然就跟其他辅导员一起赶到了学校——“这没什么。”他说。
当我就此采访主管学生工作的桑莉琳副校长时,言谈之间看得出,她为辅导员每天兢兢业业的工作而感欣慰,尤其为这次强台风停电引发的辅导员们的集体反应而感动:“你知道吧——很多辅导员参加工作时间并不长,他们中有的本身还是个孩子!”
也许,我用“蝴蝶效应”来比喻这件事情不一定确切。但是写到这里,我眼前仿佛呈现出这样一幅图景:穿花蛱蝶深深见——建东的36位辅导员都成了美丽的蝴蝶,让建东职业技术学院灵动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祥和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