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民办高校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及专业改革的主要方法》
王佐书
(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主席)
一、前言
当前已到了必须提高绝对竞争力的时刻,各项工作必须精雕细刻的阶段
1.软实力决定硬实力
2.看准方向最重要、善用可控因素抵御不可控因素造成的损失、建立体系寻求最优化(最少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精力来取得最大成效)
3.重视5+1队伍:教育行政官员、校长及校内官员、教师、实验、督导加教学科研人员
4.先强后大,专业要做精、强,再加大铺开
5.争三权:话语权、销售权、控制权,达到利益范围内的支配权
6.静心评价自己学校在全国、全省、本地区的位置,自己专业在同行中的位置,再作相应决策
7.善于识别、抓住、利用和发展机遇应对挑战,明确在思想观念、培养人才的规格、模式、专业、课程、形成的特色方面改革的具体内容
二.四个观点(办学根本,坚定不移,只能做好、加强,不能动摇、放弃)
1.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56字)
2.三个基本规律:
1)育人规律:符合人的成长规律——要三手:手把手、放开手、育巧手
2)用人规律:能用(上岗)、好用(听话)、实用(创造财富)
3)可持续发展规律:学校、老师能与时俱进,学生发展有后劲
3.三材一化:人才、教材、器材(硬件),校园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师生精神文化(软件),是隐蔽课程,涉及行为习惯—风气—学风
4.《十字要点》:特色、实用、质量、标准、后劲,是学校的生命线、竞争力,是生存、发展的着力点。
三.思考基本点
1.遇到事情要先看观念、再思路、再对策(如放开招生)
2.决策能力来自分析(表面分析和本质分析)判断能力
3.学校的竞争力是软、硬实力,两者协调是改革的着力点
4.提高办学质量最重要、最根本的四个文件
1)学校的定位、目标、特色:定位要实事求是;特色要与时俱进、赋予创造性
2)规章制度:体现领导思想和管理水平
3)评价量表: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结晶,是方向盘、指挥棒、听诊器、推动力
4)教学目的:完整的教学目的才能培养出完整的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1)知识结构
知识必须型成结构,是手指(课程)与手(专业)的关系,应该做到5个1相加大于5,学校应该有要求,教师本身应该形成知识结构,才能教育学生具有专业知识结构。
(2)技能结构
(3)能力结构
(4)智力结构
(5)非智力因素:毅力和执着(美国跟踪800名大学毕业生20年,处于前列的不是成绩最好的。)
(6)学习方法:理解(是什么、为什么)、记忆、融会贯通、概括(迁移理论和创新)、产生方法的方法
(7)科学方法
(8)思想品德:教书育人
(9)习惯与态度: 学习方法、科学思维、情感态度(多伦多大学5万学生中有1.8万华人,其刻苦学习精神已影响了全校学生;)、评价(美大学华裔教授评价方法:14次课每次1分、8次作业每次3分无标准答案、2次开卷考试,70分及格,不及格花钱重修:公平、透明、有个性、不统一—创新)
(10)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外因:学校和教师提供宽松的环境;内因:学生本身坚持执着不懈
(11)学生团队精神
(12)学生情商:待人接物、举止言谈,专家认为成功者20%是智力因素,80%是情商因素。
5.形势要求学校做到“三关三切”
三关:关键时期、关键问题、关键建议/决策(有效、有利)
三切:切合时宜、切实有效、切实可行
四.永恒的挑战
1.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学校多年办学效果的结晶(广告、招牌、吸引力、信任度)
2.学生就业率、就专率(专业对口)、拔高率(高薪、提拔)
3.教学质量的挑战(所有影响教育质量因素的综合挑战)
4.公、民办记民办间的竞争和公办学校扩招
5.国外办学机构的渗透
6.政策变化的挑战
7.社会产业升级(对人的能力和要求的系列升级)
8.社会经济转型的挑战(人、能力、用人标准转型,由效益增长型转为发展型)
9.社会结构调整的挑战(用人岗位调整)
10.外界对教师、学生的吸引力。
抢先应对挑战并战胜是将挑战转化成机遇的最好办法。
五.民办学校的内部优势:团结、统一、主动、高效、灵活和教育家、企业家联合办学。
六.民办学校遇到的最大机遇:国家政策支持。
七.机遇和挑战的本质
体制改革是实质性的创新。体制改革是部门间的关系,机制改革是部门内部的关系。
八.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永远是能可持续地高质量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与时俱进的人才,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永远是学校应对挑战与危机的依据。
培养创新的9种方法
1.需求创新:新专业
2.竞争创新: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3.空白创新:科学研究
4.矛盾创新:反向思维
5.类比创新:举一反三、迁移思维
6.最近发展区创新:渐进发展
7.最优化创新:最少投入(时间、人力、财力、精力)、最大效益
8.因素与关系创新:找出若干影响因素,改变其中1个或几个与因素的关系,从而产生新意。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因素中有表达能力(说得明白)、有移情能力、有判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教师本人行为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等。
9.“三关三切”创新。
九.专业建设:调整、改革、发展、优化专业
高职教育是适应社会需求,本科教育是引领社会前进,研究生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
影响专业建设的外因是社会三求:社会需求、社会要求、社会变求;内因是三材:人才、器材、教材,前者是前提,后者是基础。两者完美融合,专业才能健康发展。
发展专业可以有五种途径:养鸡下蛋(自办)、徬鸡下蛋(二级学院)、借鸡下蛋(联办)、请(租)鸡下蛋(把专业包给企业,按学生数交费)、混鸡下蛋(综合办学)。
《企业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要求》
刘振检:龙优集团地区总裁
一.道德品质是首选。:纪律和听话。企业用人规律:有德有才--重用、无德有才—慎用、有德少才—留用(培养)、无才无德—不用。
二.重视试用期业绩。要利用有限的、不可弥补的试用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业绩,打好基础。
三.在劳动合同中,要重视“劳动工作说明书”。在职业心态中要注意核心价值的隐性内容--先解决“生存”,再解决“发展”。
四.专业方向明确、专业能力强是提升空间道德基础。有“职业资格证书”与“实用能力”是两回事,两者兼备,才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