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昨专项演练
1万多名官兵、500多台装备、 近200架飞机参与 3.5万余名各界观众现场观看
为确保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的顺利进行,现场磨合纪念大会各项组织工作,自8月22日夜间至23日上午,在天安门地区及长安街沿线进行了纪念大会专项演练。
据了解,此次演练为全流程、全要素演练。抗战老兵、抗日英烈子女和抗战支前模范代表参加演练。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应邀参加阅兵的10多个外国军队方队或代表队,参加了分列式演练。1万多名官兵、500多台装备、近200架飞机演练了阅兵式和分列式;国旗护卫队,解放军联合军乐团、合唱团,礼炮分队,以及负责纪念大会报道的中央有关新闻单位也参加了演练活动。参加演练的人员精神饱满,所有演练过程顺利有序,各项演练取得预期效果,为进一步做好纪念大会的各项组织工作积累了经验。3.5万余名各界观众现场观看了演练。
为最大限度减少对市民工作生活的影响,演练活动安排在周末进行,并提前发布公告,科学安排交通运输,保障城市正常运行。据了解,广大市民对专项演练表示充分理解,并给予积极支持。演练期间北京城市运行有序正常。
阅兵当天鸣放礼炮70响
我国国家庆典活动鸣放礼炮一般采用28响,寓意自1921年建党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28年艰难而辉煌的历程。国庆35、40、45周年庆典时鸣放礼炮28响,国庆50、60周年庆典分别鸣放50响、60响。今年9月3日阅兵当天,将鸣放礼炮70响,为历次庆典及纪念活动鸣放礼炮最多的一次。70响寓意自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至今70周年。
共和国礼炮部队自1984年组建以来,多次圆满完成重大庆典礼炮鸣放任务。此次礼炮鸣放任务由277人担负,将使用新型庆典礼炮。
天安门广场设临时观礼台
2015年8月23日上午,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预演活动在北京天安门地区及长安街沿线举行。
今年首次在天安门广场国旗杆东西两侧设置了两个临时观礼台,能容纳近2万名普通市民。观礼台上铺设了座椅,每个座椅还配备服务包,有帽子、矿泉水和雨衣等。
阅兵集训
将军普遍瘦10斤以上
盛夏酷暑时节,记者在阅兵训练基地实地采访中了解到,50多名将军领队从踏进阅兵训练场那天起,始终与广大官兵同甘苦、共训练,以良好的作风形象带动部队、感召官兵,在训练场上树立起我军领导干部的好样子。
为了练踢腿绑上绑腿
50多名将军领队平均年龄53岁,最大的58岁。在他们看来,阅兵训练既是忠诚训练,也是作风训练。
“与十八九岁的受阅战士相比,将军领队年龄大都比他们大出30多岁。”对将军领队进行集中训练的上尉教练冯开春说,“但他们纷纷要求我不留情面,高标准,严要求,加班加点、加量加码训练。”
徒步方队将军领队集中训练时,为了练耐力,每次教练要求正步踢够96米就行,他们常常一踢就是200多米,一天要踢好几个来回;为增强下肢力量,他们绑上绑腿,经常是吃饭、开会都戴着……作为将军,除了训练,他们大都还担负着管理所在受阅部队等任务。据了解,集中训练以来,将军们体重普遍减少了10斤以上。
睡觉前扶着墙练正步
阅兵集训前,第54集团军副军长夏俊友少将正在国防科技大学学习,受领参阅任务后,他立即中断学习赶赴阅兵训练场,担任“刘老庄连”英模部队方队领队。52岁的夏俊友说:“谁不知道坐在教室里吹着空调舒服?但舒服永远不应是中国军人的追求。”
“刘老庄连”英模部队方队另一位领队、济南军区装备部副部长刘卫星少将,是徒步方队唯一的“50后”,也是唯一的博士,入伍30多年来长期在军区机关潜心科研,曾20多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为了尽快提高训练成绩,不拖方队后腿,他晚上睡觉前一个人扶着墙反复练习正步,有天晚上10点多给教练兴奋地打电话:“我找到感觉了!”
一度上厕所蹲不下去
“战士们能走好,我们也一定能走好。”武警部队抗战英模方队将军领队、在西藏工作了30多年的武警北京总队副政委苟春燕调到内地还不足两年,全身心投入阅兵训练的他,早已忘记了医生“最好不要高强度训练”的叮嘱。
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领队、52岁的第14集团军副军长邓志平少将一开始集训时两腿夹不紧,教练当着众人的面批评他。看到教练这么“不给面子”,不论是集训还是私下里加练,他练得比谁都刻苦,一度上厕所都蹲不下去,体重从87公斤直降到不足80公斤。他对记者说:“作为将军,不能给党和军队丢脸,不能在战士们面前丢人!”
最高军衔中将 年龄最大58岁
此次阅兵中的最高军衔是中将,中将受阅在新中国历次阅兵中是从未有过的。所有将军领队中,最大年龄58岁,最小年龄48岁,平均年龄53岁。年龄最小的将军领队为常丁求少将,届时他将驾机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受阅。博士将军领队4人,硕士将军领队29人。
空中梯队 将军亲自带飞
“领导带头参训、第一架次受阅”是空军历次阅兵的优良传统之一。这次参阅,空军副司令员郑群良中将亲自担任空中指挥员,总参陆航部副部长陶炳兰少将驾机直接受阅,沈空参谋长常丁求少将担任梯队长机,还有5名师长、10余名团长直接上阵亲自带飞。唯一“上天能驾机,下海能操舰”的李晓岩少将将成为两栖突击车方队的领队。
三军仪仗队
207名队员组成
史上最大阵容亮相阅兵
在即将到来的9月3日,三军仪仗队将使用207名仪仗队员组成史上最大阵容亮相胜利日大阅兵。
记者了解到,三军仪仗队方队由北京卫戍区仪仗大队抽组,由男女仪仗队员混编而成。按陆、海、空军顺序从前至后,分别为男仪仗队员陆、海、空军各3排,尔后女队员陆、海、空军各1排,共12排,每排17人;此外,旗手1人,护旗兵2人。仪仗队员着陆、海、空三军礼服,除旗手高擎“八一”军旗外,其余队员均挂95式自动步枪。
据介绍,三军仪仗队平时执行任务分为3种规格:最大阵容由151人组成陆海空三军仪仗队,用来迎接外国国家首脑;第二种规格是由127人组成陆海空三军仪仗队,用来迎接外国军队的高级将领;第三种规格是由101人组成单军种仪仗队,用来迎接外国军队的单军种司令。
近年来,三军仪仗队多次走出国门,参加国外阅兵活动:2010年9月16日,36人参加墨西哥独立200周年阅兵活动;2011年6月2日,3人组成护旗组,参加意大利阅兵仪式;2011年7月5日,23人参加委内瑞拉独立200周年庆典;2015年5月9日,102人参加俄罗斯红场阅兵,是最大规模的一次出国展示。
女仪仗队员平均身高1.78米
在即将到来的9月3日,三军仪仗队女仪仗队员将首次亮相阅兵。
据介绍,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中,51名三军仪仗队女仪仗队员将按陆、海、空军各一列,每列17人的队形,整齐排列在三军仪仗队方队第10至12排。
2014年2月,三军仪仗队在北京军区范围遴选了第一批女仪仗队员,这也是三军仪仗队建队62年来首次招收女仪仗队员。女仪仗队员自2014年5月12日首次亮相外交礼仪至今,已完成各类任务近百起,受到国内外各界广泛赞誉。
据了解,参加此次阅兵的三军仪仗队女仪仗队员平均身高1.78米,平均年龄20岁,大学及以上学历达88%。
昨天上午,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预演活动在天安门地区及长安街沿线举行,此次阅兵部队运输首次使用高铁和飞机,首次租用地方企业运力,提高了兵力投送的效能。
联勤保障组副组长吕悦英说,针对以往受阅官兵输送任务重、人车管理难度大、装备输送程序繁琐等问题,他们探索了市场运作、配租结合的军交运输保障新方法。
“从阅兵训练场到天安门广场有几十公里,上万人的受阅部队,至少需要300台以上的大客车。”对于车辆保障,曾两次参加阅兵保障任务的联勤保障组运输助理员狄绍锋最有感触。据其介绍,以前,需要从全军征调,费时费力还浪费资源。因为这些大客车只有合练时用到两到三次,平时都在车场停着,使用率很低。现在,通过租用北京市大型运输企业的运力,既节省了人力物力,还保证了运输安全。
此次阅兵保障任务中,军民融合理念渗透到军事运输工作各个角落。勤务客车保障除个别单位仍用军队编配大客车外,其他全部由担负过“奥运会”“两会”等任务的首汽、北汽等国企实施保障,装卸站台与地方铁路专用线签订有偿合同,采取花钱买服务的办法,变执行任务为主动服务。交通设施建设采取部队出资、地方出力、军地联建的方式,共同组织对昌平站、南口站装卸站台进行整治改造。